財會[2006]4號
頒布時間:2006-02-15 00:00:00.000 發(fā)文單位:財政部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估計的審計,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
本準則不適用于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
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會計估計,與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相應概念一致。
第四條 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應當對其作出的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的會計估計負責。
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評價被審計單位作出的會計估計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第五條 會計估計通常是被審計單位在不確定情況下作出的,發(fā)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較大,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規(guī)定,確定會計估計的重大錯報風險是否屬于特別風險。
第二章 針對會計估計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審計程序
第六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以判斷特定環(huán)境下的會計估計是否合理,并在必要時是否得以充分披露。
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包括對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相關控制活動,下同)的了解,有助于識別和評估會計估計的重大錯報風險。
第七條 在審計會計估計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采用下列一種或多種審計程序:
?。ㄒ唬秃撕蜏y試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過程;
?。ǘ┻\用獨立估計與管理層作出的會計估計進行比較;
?。ㄈ秃四軌蜃C實會計估計合理性的期后事項。
第三章 復核和測試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過程
第八條 在復核和測試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過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下列步驟實施審計程序:
?。ㄒ唬┰u價會計估計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考慮會計估計依據(jù)的假設;
(二)測試會計估計的計算過程;
(三)如有可能,將以前期間作出的會計估計與其實際結果進行比較;
?。ㄋ模┛紤]管理層對會計估計的批準程序。
第九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會計估計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相關性。
當利用被審計單位生成的信息時,注冊會計師應當核對該信息是否與會計信息系統(tǒng)處理的數(shù)據(jù)相一致。
第十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從被審計單位外部獲取與會計估計相關的審計證據(jù)。
第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被審計單位是否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恰當?shù)姆治?,并將其作為確定會計估計的合理基礎。
第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被審計單位在作出會計估計時使用的主要假設是否具有合理的依據(jù)。
第十三條 在評價特定會計估計依據(jù)的假設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事項:
(一)根據(jù)以前期間的實際結果,判斷這些假設是否合理;
?。ǘ┻@些假設是否與其他會計估計依據(jù)的假設一致;
?。ㄈ┻@些假設是否與管理層合理可行的計劃一致。
注冊會計師應當特別關注主觀的、容易引起重大錯報的或對情況變化敏感的假設。
第十四條 對于涉及特殊技術的復雜會計估計過程,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利用專家的工作。
第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jù)了解的被審計單位以前期間的財務成果、所處行業(yè)的慣例以及管理層向注冊會計師披露的未來計劃,復核管理層在作出會計估計時使用的會計估計公式的持續(xù)適當性。
第十六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管理層作出會計估計的計算過程實施審計程序。
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取決于下列因素:
(一)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該風險受會計估計計算的復雜性的影響;
(二)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會計估計程序和方法的了解與評價;
?。ㄈ嫻烙嬙谪攧請蟊碇械闹匾浴?/p>
第十七條 在可能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被審計單位以前期間作出的會計估計與其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以實現(xiàn)下列目的:
?。ㄒ唬┇@取有關會計估計程序和方法總體可靠性的審計證據(jù);
?。ǘ┛紤]是否需要調整會計估計公式;
?。ㄈ┰u價會計估計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是否已經量化,如有必要,是否已作適當調整或披露。
第十八條 重要的會計估計通常需要取得管理層的復核和批準。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這種復核和批準是否由適當層次的管理層執(zhí)行,并在支持作出會計估計的書面文件中留下證據(jù)。
第四章 運用獨立估計
第十九條 注冊會計師可以自行作出獨立估計或從其他渠道獲取獨立估計,并與管理層作出的會計估計進行比較。
當運用獨立估計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獨立估計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假設和使用的公式,并針對計算過程實施審計程序。
第五章 復核期后事項
第二十條 資產負債表日后至審計完成之前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可能為注冊會計師審計會計估計提供審計證據(jù)。
注冊會計師對這些交易或事項的復核可能減少甚至取代對管理層形成會計估計過程的復核和實施的其他審計程序,或取代在評估會計估計合理性時運用的獨立估計。
第六章 評價審計程序的結果
第二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jù)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對會計估計的合理性以及會計估計是否與審計過程中獲取的其他審計證據(jù)相一致作出最終評價。
第二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存在影響作出會計估計時使用的假設和數(shù)據(jù)的重大期后交易或事項。
第二十三條 如果依據(jù)審計證據(jù)得出的估計結果與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的估計金額存在差異,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是否需要調整該項差異。
如果認為該項差異不合理,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管理層予以調整。如果管理層拒絕調整,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該項差異視為一項錯報,并連同所有其他錯報一并考慮,以評價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是否重大。
第二十四條 如果認為被接受的各項差異合理但均偏向一個方向,以致各項差異的累積數(shù)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注冊會計師應當從整體上評價會計估計的合理性。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本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