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根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我們對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了審計。該公司屬國有控股公司,擁有國內某品牌藥品的長期代理權,包括換代產品的代理權。該公司買斷的代理產品,社會信譽較好,質量過硬,深受廣大患者和醫(yī)院的認同,另外,該商品還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近幾年,該公司代理商品的年平均銷售額在1500萬元左右,其中2001年銷售額達到2500萬元。
我們根據公司提供的2002年度會計報表,對其損益情況進行了解。該公司2002年銷售收入為1560萬元,銷售成本為1191萬元,經營費用為185萬元,銷售稅金3萬元,管理費用118萬元,財務費用46萬元,當年利潤總額為17萬元。審計人員按照常規(guī)審計,對該公司主要經濟業(yè)務涉及到的會計科目的總賬、明細賬、會計憑證進行了抽樣審計,從抽查結果看,該公司賬證、賬表、賬賬相符,會計資料齊全,有關財務報銷手續(xù)規(guī)范,會計核算的內容與有關財務制度的要求一致,沒有發(fā)現違紀違規(guī)問題。但為了進一步核實該公司損益的真實性,審計人員又運用財務分析方法,對該公司的經營成果、經營成本進行了逐項測算和分析。通過分析,審計人員對該公司的損益和成本的真實性產生了種種疑問,為了消除疑點,審計人員又根據分析中發(fā)現的線索,層層深挖細究,最終查出了該公司隱藏在成本中的重大違紀問題。下面,我們將審計人員運用財務分析方法,對該公司進行審計情況介紹如下:
1.對銷售利潤率進行分析。審計人員通過將該公司實現的銷售收入與銷售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該公司的銷售利潤過低與市場反映的實際情況不符,差距較大。據該公司買斷代理的商品,其進貨成本與批發(fā)價之間的毛利率為55.48%。近兩年該公司代理商品的銷售收入總額為2806萬元,但銷售凈利潤卻僅有10.59萬元,銷售利潤率僅有0.37%。審計人員向生產商進行了解,主管銷售的負責人介紹,根據目前該產品的供求狀況,該公司經營買斷商品的銷售利潤率最低也應達到8%,如果經營的好,達到25%也有很大可能。該公司銷售收入與銷售凈利潤、銷售利潤率之間的嚴重不配比,引起了審計人員的重視,審計人員帶著疑問,又進行了下個環(huán)節(jié)的財務分析。
2.依照有關制度分析經營成本的合規(guī)合法性。企業(yè)每年計入經營成本的接待費、壞賬準備、廣告費、銷售費,在《企業(yè)會計制度》中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不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年底稅務部門要對公司進行納稅調整,補繳所得稅。審計人員按照《企業(yè)會計制度》中核算成本的有關規(guī)定和該公司制定的《成本核算內部管理制度》,對該公司廣告費用、壞賬準備、商品銷價準備、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業(yè)務招待費的計提標準和比例進行了詳細測算和分析,2001年一2002年,按照規(guī)定,該公司經營成本中應列支廣告費用、壞賬準備、商品銷價準備、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業(yè)務招待費,而該公司實際列支762萬元,超規(guī)定比例列支276萬元, 占該公司經營成本總額的63%。該公司有關經營費用實際發(fā)生額與國家和公司內部規(guī)定嚴重不符,對這種不正常的做法,審計人員憑職業(yè)判斷,認為該公司可能存在通過擴大經營成本,轉移國有資產問題。為此,審計人員決定進一步分析該公司繳納稅金情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分析公司依法繳納稅金情況。我國《企業(yè)會計制度》和《增值稅暫行條例》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將產品無償贈送其他部門的行為屬銷售行為,應繳納增值稅;企業(yè)超過國家規(guī)定標準列支的經營費用,應作納稅調整,補繳所得稅。通過對該公司有關納稅業(yè)務內容的詳細分析和檢查,審計人員發(fā)現該公司2000年-2002年無償贈送經銷商的460萬元商品,沒有按國家規(guī)定繳納稅金,偷逃增值稅朗。81萬元;隨意擴大經營費用,偷逃所得稅91萬元。至此,審計人員經過財務分析,基本摸清了該公司銷售利潤低,經營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無償贈送。那么該公司贈送的產品和偷逃的稅金又流向了哪里?
4.分析贈送成本。審計人員又對該公司主要經營成本的贈送成本進行了認真分析,發(fā)現該公司經營成本中贈送成本比例過大,背離市場營銷規(guī)則,不合常理。2000年-2002年,該公司為開拓代理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份額,共支付廣告宣傳費580萬元,其中經銷商無償贈送產品460萬元,占三年經營成本總額的21%,高額的廣告費支出并未給公司帶來可觀的盈利,年均銷售利潤率僅為0.27%。該公司廣告費支出與實現的利潤極不配比,這又引起了審計人員的重視,必需進行進一步分析。
5.分析贈送成本的分布狀況。為了核實該公司贈送成本的真實情況,審計人員對該公司2000年-2002年度460萬元贈送成本的流向進行了逐個追蹤落實,發(fā)現425.5萬元集中在六家經銷商,占贈送成本總額的92.5%。經進一步分析,其中A經銷商,三年內接受該公司的贈送產品最多,高達232萬元,占該公司三年贈送產品總額的46.62%。該公司為何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將市場開發(fā)集中在A經銷商呢?審計人員又按圖索驥進行了下一步分析。
6.分析各經銷商的市場銷售份額。審計人員又對接受贈送產品較多的六家經銷商近兩年的銷售狀況進行了分析,發(fā)現A、B兩家經銷商的銷售收入超過該公司銷售總額的30%,其中A經銷商獲得了282萬元的贈送產品,而B經銷商卻沒有任何贈送產品,如此懸殊?該公司提供贈送產品的衡量標準到底是什么?審計人員決定對A經銷商進行延伸審計。
7.分析各經銷商的市場開拓情況。為慎重起見,審計人員在延伸審計前,又對各經銷商目前開拓市場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通過內查外調,發(fā)現三個月前A公司就已向工商部門提出注銷申請,目前正按《公司法》的規(guī)定辦理注銷手續(xù)。而且A公司也與該公司簽訂了終止經銷代理產品的合同,該公司對A公司擅自終止經銷合同的行為,沒有依法追究違約責任,更沒有提出賠償要求。至此,該公司與A公司相互勾結,侵吞國有資產問題基本暴露出來。
為了避免給國家資產造成更大損失,審計人員及時進駐A公司進行延伸審計。最終查出了該公司嚴重違紀違規(guī)問題:(1)與A公司相互勾結,以贈送為名,將大量代理產品轉移銷售,私設“小金庫”245萬元;(2)公司通過經銷商獲侵吞國有資產162萬元;(3)偷逃國家稅金167萬元。對上述嚴重違法違紀問題,審計機關依照有關法規(guī)進行了處理、處罰,并將涉及到個人經濟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進行了處理。上述案例說明,財務分析方法,對審計機關揭露被審計單位隱藏較深的違紀問題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