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級會計實務中,遞延利得和損失是指企業(yè)由于采用特定的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導致某些利得或損失沒有在當期確認,而是將其遞延到以后期間進行確認。這種會計處理通常涉及到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負債或所有者權益的調整。
具體來說:
1. 遞延利得:
某些利得可能因為不符合當期確認的條件(例如,某些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或者企業(yè)選擇將利得遞延到以后期間確認(例如,某些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轉回)。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會在資產負債表中設置相應的遞延收益項目來記錄這些未實現(xiàn)的利得。
2. 遞延損失:
同樣地,某些損失也可能因為不符合當期確認的條件(例如,某些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或者企業(yè)選擇將損失遞延到以后期間確認(例如,某些長期負債的減值準備轉回)。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會在資產負債表中設置相應的遞延損失項目來記錄這些未實現(xiàn)的損失。
遞延利得和損失通常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進行確認和計量,并且需要遵循相關的會計準則和規(guī)定。在財務報表中,這些項目通常會在資產負債表的非流動項目下進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