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43億美元短期外債低于國際警界標準
3月1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的中國外債數據。截止2004年底,中國外債余額(不包括香港特區(qū)、澳門特區(qū)和臺灣地區(qū)對外負債,下同)折合美元2285.96億,比上年末增加349.62億美元,上升18.06%.
兩會其間,外匯局局長郭樹清提出,首先是境內外資金金融機構在華業(yè)務迅速擴張,導致我國短期外債余額和流量大幅度上升,其次是進出口規(guī)模大幅度增長,導致與之相關的貿易融資類短期外債增加,再次是受到本外幣正利差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境內機構紛紛增加外幣負債,減少人民幣貸款。
本次公布的數據也證實了郭樹清的判斷。在全部外債余額,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242.87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4.37%,比上年末增加76.97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為1043.09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5.63%,比上年末增加272.65億美元。
在2001年我國調整了外債統(tǒng)計口徑之后,短期外債首次在外債余額中比例超過 40%,已經超過國際公認40%的警界線,短期外債有增長過快的跡象。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主任華民教授認為,盡管短期外債比例稍高,但相對于我國超過 6000億的外匯儲備而言,中國的支付能力完全足以應付。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約為17.1%,也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警界標準。
另外,較低的負債率(外債余額與GDP之比)也表明,中國的外債規(guī)模仍比較安全。盡管我國外債余額增長較快,但13.86%的負債率也比較安全,這一比例自2001年以來就保持在14%左右,說明中國的外債余額還是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華民認為,從經濟學角度上講,與公司類似,國家完全沒有外債也是不經濟的,借入適當規(guī)模的債務,有助于國家更快的發(fā)展本國經濟。
另外,由于我國GDP增長迅速,對外貿易順差,外匯收入大幅度上升,也使得外債相應上升比較合理。
外匯局公布,2004年末,我國債務率(外債余額與貨物和服務貿易外匯收入之比)為 34.9%,這一比例從2001年的56%開始逐年快速下降,說明我國的外匯收入本身的償債能力已經相當強,加上還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華民認為,這些比例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仍然非常安全。
但在外債余額總量安全的同時,機構有可能面臨短期債務偏高的問題。
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在2285.96億美元外債余額中,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35.91億美元,占18.45%;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659.69億美元,占36.23%;外商投資企業(yè)債務余額為446.46億美元,占24.52%;中資企業(yè)債務余額為59.93億美元,占3.29%;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316.34億美元,占17.37%.
與2003年相應的數字相比較,我國2003年國務院借入的主權債務大量下降,而中外資金融機構的債務則是大量增加。2003年中資金融機構借入376.23美元,外資金融機構借入209.48億美元,2004年這兩個數字的增加幅度都超過50%,說明大量的外債都集中于金融機構中,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兩會其間,外匯局局長郭樹清提出,首先是境內外資金金融機構在華業(yè)務迅速擴張,導致我國短期外債余額和流量大幅度上升,其次是進出口規(guī)模大幅度增長,導致與之相關的貿易融資類短期外債增加,再次是受到本外幣正利差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境內機構紛紛增加外幣負債,減少人民幣貸款。
本次公布的數據也證實了郭樹清的判斷。在全部外債余額,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242.87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4.37%,比上年末增加76.97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為1043.09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5.63%,比上年末增加272.65億美元。
在2001年我國調整了外債統(tǒng)計口徑之后,短期外債首次在外債余額中比例超過 40%,已經超過國際公認40%的警界線,短期外債有增長過快的跡象。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主任華民教授認為,盡管短期外債比例稍高,但相對于我國超過 6000億的外匯儲備而言,中國的支付能力完全足以應付。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約為17.1%,也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警界標準。
另外,較低的負債率(外債余額與GDP之比)也表明,中國的外債規(guī)模仍比較安全。盡管我國外債余額增長較快,但13.86%的負債率也比較安全,這一比例自2001年以來就保持在14%左右,說明中國的外債余額還是得到了比較好的控制。華民認為,從經濟學角度上講,與公司類似,國家完全沒有外債也是不經濟的,借入適當規(guī)模的債務,有助于國家更快的發(fā)展本國經濟。
另外,由于我國GDP增長迅速,對外貿易順差,外匯收入大幅度上升,也使得外債相應上升比較合理。
外匯局公布,2004年末,我國債務率(外債余額與貨物和服務貿易外匯收入之比)為 34.9%,這一比例從2001年的56%開始逐年快速下降,說明我國的外匯收入本身的償債能力已經相當強,加上還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華民認為,這些比例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仍然非常安全。
但在外債余額總量安全的同時,機構有可能面臨短期債務偏高的問題。
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在2285.96億美元外債余額中,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35.91億美元,占18.45%;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659.69億美元,占36.23%;外商投資企業(yè)債務余額為446.46億美元,占24.52%;中資企業(yè)債務余額為59.93億美元,占3.29%;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316.34億美元,占17.37%.
與2003年相應的數字相比較,我國2003年國務院借入的主權債務大量下降,而中外資金融機構的債務則是大量增加。2003年中資金融機構借入376.23美元,外資金融機構借入209.48億美元,2004年這兩個數字的增加幅度都超過50%,說明大量的外債都集中于金融機構中,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